首页 >> 社会信息 > 社会资讯 >

35岁男子欠债35万回乡“崖下洞居”当地政府虽未强制干预但安全排查与劝导动作

2025-09-19 16:08:11 来源: 用户:詹进雯 

在四川自贡富顺县木桥沟村的崖壁下,35岁的闵亨才用红砖砌出一扇月亮造型的窗户,门楣上独善其身的题字与洞内通水电的现代设施形成奇妙反差。这个欠债35万元的返乡者,将天然洞穴改造为功能齐全的居所:崖壁作顶的客厅摆放着二手沙发,隔断卧室里洗衣机嗡嗡运转,厨房灶台上还留着未洗净的菜碗。每月300-500元的生活成本,靠自媒体收益和隐居体验项目勉强维持,冬暖夏凉的洞穴里,他对着镜头说:这里比城市出租屋便宜,至少不用为房租焦虑。这种极简生存模式引发两极评价——有人羡慕他挣脱消费主义枷锁,也有人质疑这是债务逃避者的自我放逐。

闵亨才的债务困境始于2018年数字货币投资失败,35万元债务压垮了这位曾月入过万的网约车司机。当哥哥生意失利导致祖宅被抵债后,他被迫回到木桥沟村,在长辈留下的崖洞中重建生活。这种生存选择折射出当代青年的集体困境:在创业失败、房价高企、职场内卷的多重压力下,部分人开始质疑传统成功路径。与北大学者王青松夫妇隐居27年的理想主义不同,闵亨才的洞穴生活更多是经济压迫下的无奈妥协——他仍通过自媒体维持社会连接,甚至开发隐居体验项目创收。这种半隐居状态揭示出新型生存策略:用空间成本置换心理自由,在债务与尊严间寻找平衡点。当地政府虽未强制干预,但安全排查与劝导动作,也暴露出法规对非传统居住形态的监管空白。

以上报道通过实地调查与多方采访,呈现了债务压力下个体选择的复杂性,如需补充其他视角或数据,可进一步探讨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 
最新文章